“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和青年师生受到更多的关爱!”这是人们对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由衷赞誉。的确,安徽省教育厅关工委2010年荣获中国关工委和中央文明办授予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新的起点和动力。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教育活动红红火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声有色,革命传统激荡校园,“五老精神”发扬光大,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这是2011年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真实写照。
“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遍地开花 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组织开展的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教育活动,突出“讲光辉历程、颂伟大成就、抒爱党之情、立坚定信念”的主题目标,在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升华,唱响了主旋律,形成了大气候。 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及“五老”同志共举办专题报告、讲座300余场,8万名青少年学生入场聆听。 各级教育系统关工委纷纷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了读书、征文、演讲、朗诵、知识竞赛等活动,60余万名学生踊跃参加。省教育厅关工委面向全省中小学开展了“永远跟党走”主题征文活动,吸引了数万名学生参与,精选推荐稿件达3000多篇。 由关工委策划、组织,“五老”与青少年共同登台,举办了红歌会、唱经典等文艺活动。“五老”同志还发挥自身优势,举办以爱党爱国为主题的书画、摄影、史迹展览,吸引了数万名观众,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蓬勃开展 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利用各种形式宣传贯彻新世纪第一次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素质教育和文化兴国的战略主题,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建设美好安徽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工委组织“五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多达千余场次。我省打造的“八大特色品牌”(报告讲座、入党培养、心理疏导、文明督导、后进辅导、贫困关爱、入学引导、文明离校)以及“现代家教”、“师道传承”等成功经验进一步升华。利用重大纪念日开展系列教育、针对重大事件开展专题教育、围绕中心开展主题教育、运用“八大特色品牌”开展多样化教育等四种形式生动活泼。对于正处在身心发育、世界观形成重要转折期和过渡期的广大青少年学生,关工委组织的爱国主义、文明道德、生涯规划、励志成才、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教育关爱,恰似一场场“及时雨”。 以“师道传承”为主线的青蓝工程全面推广 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大力推进以青年教师群体为服务对象、帮助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青蓝工程”,推广辽宁经验和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及芜湖市等单位的经验,在创新中不断拓展关工委工作领域。 在推进“青蓝工程”中,突出“师道传承”主线。采取备课指导、听课点评、教学督导、经验传授、课题指教、新老结对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师德水平和教学能力。当班主任、辅导员因自身年龄偏小、社会历练不够,独自难以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就业困难、思想困惑、心理困惑、情感困惑等“成长中的烦恼”,师生都急需释疑解惑、指点迷津时,老教师、老专家就成了他们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 青蓝工程”正在成为老教育工作者发挥“师德、经验、威望、时空”优势,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特色工程。 高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发挥重要的生力军作用 省教育厅和高校关工委大力加强“五老”特邀党建组织员建设,既有效地充实了党建工作队伍、缓解了专职党务干部特别是组织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又为老同志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发挥独特作用提供了新平台。 广大“五老”特邀党建组织员积极参与发展党员工作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参与“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参与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青年党员思想状况和学校党建工作的调查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建议,把育人的系统工程、关心下一代的系统工程、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新业绩。“五老”特邀党建组织员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 家庭教育由大办实验区向常态化管理、内涵式发展转变 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总结推广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经验,以“工作制度化、家校规范化、师资集约化、课题跟进化、信息网络化、保障稳固化”为标准,将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积极推进家长学校的普及、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现代家庭教育的水平上。修订省编家长学校教材和开办市级网上家长学校,也是关工委的创新动作。 在家教工作重点转移的过程中,各级教育部门关工委强调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其进入家长学校教材、进入家长学校课堂、进入学生家长的头脑,落实到家庭教育的全过程。 运用家长学校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培训,组织“五老”出任“代理家长”,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受到亲情帮助和人文关怀。 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自身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全面加强,成效显著。 省委教育工委下发了《关于推动我省学校关工委组织建设的通知》。教育系统各级关工委“现职主导,离退主体”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省规模较大的本科高校普遍建立了二级关工委组织;公办高职院校实现了关工委组织全覆盖;省属(含厅局、行业)中职学校全部建立了关工委组织;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结对共建”关工委工作试点进展顺利;中小学及幼儿园“五老”队伍建设引起重视。 在巩固高校关工委、中专学校关工委片会制度的基础上,新辟了市教育局关工委片会、中心城市高校关工委片会、高职院校关工委片会。 “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想,尽关工委所能”。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以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核心目标,以青少年受关爱为检验标准,正在为建设美好安徽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
|